华成网论坛
标题:
为什么中国人到日本后就多了些亲近?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恒宝
时间:
2010-3-29 11:07
标题:
为什么中国人到日本后就多了些亲近?
2010-03-29
环球博客为什么中国足球才刚刚踢过日本、韩国,就开始自高自大?
为什么中国的排球、乒乓球当年教练都是日本人?
为什么日本人遇错先道歉,而中国人犯错迟迟不认账?
为什么日本人不坐外国车,而中国人热爱外国车?
为什么日本的电器能打败全世界?
为什么日本人海外观光只买小礼品,而中国人要买高档奢侈品?
为什么日本孩子可放养,而中国孩子要圈养?
为什么日本人只会反省,而中国人却好大喜功?
为什么日本人只谈步步小发展,而中国人上来就是大崛起?
为什么日本人有约必守,而中国人经常不遵守合同?
.........
这是我最近出演的日本电视台的中日辩论节目,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在日外国人所提出的一大堆问答题。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真是这样吗?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如此相近,为什么日本的发展比中国要迅速得多合理得多?为什么中国人爱夸自己是世界第一,而日本人永远追求技术领先世界?
可喜的是,随着胡锦涛主席的前年访日和民主党的上台,鸠山首相开始与中国称兄道弟,承认日本的老师是中国。因此,中日关系由寒转暖,迎来美好的春天,中国人对日本越来越想了解,越来越想知道到底小日本为何发展到经济大国?隔海相望想日本,越洋观光看日本,小日本对中国人永远是个谜,所以,中国人对日本人的问号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中国人来了日本,就一改在国内的那种对日本的反感,而多了一些亲近,反日的情绪没了。
日本人和中国人同属黄种人,同居住在亚洲,并有人说当年秦始皇派徐福送去五百童男童女,才有了扶桑。我们是同文同种,都拿筷子,都用汉字,都属于儒教文化圈,在秉性上确实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气候原因,中国人和日本人一个属于狩猎民族,一个属于农耕民族,两国国民的性格一刚一柔。文化的发达和成熟,使中国人过于圆滑和精明。而日本是小小列岛,岛国根性的保守和矜持,是日本人保留了更多的质朴本性。
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另一个不同是一个图快一个从容。日本人最常用的口头语是“好事要快做”。而中国人却说:“别着急,慢慢来吧!”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沉稳的的慢性子。我认为,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同样在于地理因素。由于面积小人口少,日本作为一个国家,或比作“日本丸”号大船行驶在大海上,孤立无援,反应需要相当迅速。而中国的体积气吞山河、面如大洲,使它的动作不能不缓慢悠然。
中国大,大得让人感觉可怕;中国人多,多得让人哆嗦。中国情况太复杂,任何一项措施,慎之又慎,否则很可能覆水难收。这就像一只大象,再怎么敏捷,看上去也是笨头笨脑。于是,中国一些官员选择了偷懒的办法,什么事都一刀切,什么事都按旧例来。
遇到矛盾最佳选择就是进行搁置,不予处理。所以,科学理性的管理最终在西欧小国而不是中国这样的大国发芽发展起来,并且在日本这样的小国被迅速应用。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日本人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活学活用儒教的经济发展原理,成功地打造了世界经济强国的丰功伟绩的另一面。
中日两国民族性格的不同,并不是造成中日两国社会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相反,是近几十年来两国社会发展方式的不同,进一步造成了两国国民性格的不同。
一百多年来单纯对中国人“劣根性”的指责,其实是一种误解。为什么日本人能做到?中国人作为礼仪发源之邦就做不到呢?并不是只有中国人酷爱随地吐痰、爱大声喧哗、喜聚堆吵闹,几千年的文化礼仪证明我们中国人比欧洲白人要文明得多,但是我们忽视了人的最基础的礼仪教育和文明教化,所以我们落后挨打、遭歧视。
十九世纪初,日本闭关自守,美国战舰闯进江户湾强行入关后,无奈日本在无力胁迫下与五国签下了一连串丧权辱国的条约。知耻近乎勇,日本从此发愤图强,以明治维新的新姿态,一夜间有弱势的封建王朝跃登为世界的强权。而中国刚好相反,在海上强权入关后,仍抱残守缺,从此沦为列强的盘中餐、刀上肉,任人宰割。
美国人在研究了日本人之后,写出《菊花与刀》的杰作,将日本民族的岛国根性分析的独特而发人深省。不过,根据我在日本二十多年与日本人打交道,总结一下说:日本人确切地形容应该是“樱花与剑”,日本花树以樱花为冠,武术以剑道为美。所以,日本人喜欢一年一度的樱花盛开,并欣赏樱花般壮丽、鲜红、雪白地凋谢。这让人想起日本武士以剑来分胜负时的场面,多么像那樱花般瞬间光亮照人,并在瞬间无名凋谢。
我认为日本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双重性格。这主要表现在:好战而祥和、喜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绝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创新。所以说,日本民族性,一如其他民族的特性,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有其可爱的一面,也有其丑陋的一面。万事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通过观察日本人国民性的变化,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国民性”。事实上,许多所谓的“劣根性”反映的是前现代化的社会性格。中国人的散漫、一盘散沙,这和小农社会生活节律相适应;不敢独立思考,这是专制社会培养出来的顺民品质;而缺乏自尊、动物式生存,则反映了严酷的生存条件对人性的扭曲。
所以,把“劣根性”或者所谓的“中国国民性”改名为“前现代化社会性格”。我们社会中屡屡为人批评的没有公德心,不遵守规则,即是因前现代化的社会体制使广大民众没有充分体会到国家主人的感觉和对规则的充分信任,他们自我感觉基本还是几千年来被政府管理的被动者,所以没有做主人的自豪感责任心和积极性。所以他们往市政府的广场上乱扔垃圾。在他们的眼里,这个耗资巨大的广场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也不考虑普通市民的喜好,只是官员们的政绩工程,所以他们激不起珍惜之情。
一个人不走出自己的思维误区,不改变自己错误的行为模式,而仅仅要改善自己的性格,是不可能的。同样,一个民族,不谋求社会机制的改革,而单纯要改变落后的民族性,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充分现代化的社会,才能产生“现代性格”,否则,无论用多么大的力量去进行思想改造、进行宣传鼓动,进行典型引路,都如沙土建塔,是一种不可能成功的本末倒置。
中国人比日本人缺什么?我认为缺的是:礼仪崇尚、谦虚礼让、团结一心,勤奋向上;大国风度,好学读书,仁义诚信,和谐为主;修身治己,为国贡献,天下为公,科学发展。缺的是: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中国人不差钱,差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和、诚、知、恭、宽、恕、敏、慧。可能博友有人不赞成这种缺乏、这种丢失,但事实胜于雄辩。如今的社会怪现状,不足以说明吗?
当然,日本人也缺少起码的东西,比如军国主义者缺少仁义道德和人性根本,才发动了那场丧天害理的战争,给亚洲人民带了无限的灾难。而今一部分日本人缺少反省和认罪心,不但不认账,还妄想让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因此存在许多缺陷。只有像日本人那样勤勤恳恳地奋然前行,用大力气去改变社会制度机制中至今仍然存在的种种不合理,才能使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发生根本性改善。反思国民性的努力应该最终指向对制度对经历的反思。只有在中国真正雄起在世界上之后,只有在一个成功、公平、每个人都能扬眉吐气的社会里,中国人才能重拾春秋的刚强和盛唐的自信,重新找回一个泱泱大国人民的感觉。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