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小林多喜二与《蟹工船》
[打印本页]
作者:
maria0203
时间:
2009-2-17 10:43
标题:
小林多喜二与《蟹工船》
2009年02月17日
2007年以来,日本出现了一个新词汇——“新穷人”,它是在日本经济连续多年疲软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当前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日本经济遭遇空前危机,进入了一个称为“格差社会”,即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时代。最近一些访日的朋友回来说,“新穷人”以网吧为家,乃至露宿东京地铁站和公园的长椅上。这种“新穷人”社会现象,在文艺上的反映,就是上世纪20年代末问世的《蟹工船》近一两年又流行起来。据报道,2008年,重新出版的《蟹工船》火爆日本,并一直稳居日本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而到书店购买《蟹工船》的人大多出自“新穷人”阶层。一位日本作家不无感慨地说:“现在的‘新穷人’还不如当年蟹工船的渔工呢!” 这大概也是这部小说突然畅销的深层原因,它唤起了社会底层“新穷人”的共鸣。
《蟹工船》的作者小林多喜二,是日本无产阶级的杰出作家。1903年他出生于秋田县北秋田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受父母影响喜欢文学。在学生时代,小林多喜二始终对文学有着强烈的追求和自觉地投入。1924年,小林多喜二从小樽商业高等学校毕业后,进入北海道拓殖银行小樽分行。他一边工作,一边将更多精力投入文学创作之中。
上世纪20年代末,日本正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漩涡之中。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对外加紧发动侵略战争,对内加强剥削和镇压,以摆脱困境。北海道的渔业资本家,便趁机勾结日本帝国军队,利用经济危机所造成的普遍失业的情况,雇佣廉价劳动力,驱使他们到蟹工船上,强制实行监狱工棚制度的奴隶劳动,对他们进行极其野蛮残酷的原始封建剥削。渔工们经常发生自发的斗争。
经过两年多的思考和酝酿,小林多喜二终于写出了他的代表作《蟹工船》,发表在《战旗》1929年5、6月号上。
《蟹工船》描写了渔业资本家勾结帝国的反动军队对北洋蟹工船上的渔工、杂工的野蛮剥削和残酷镇压,劳动人民过着地狱般的非人生活,以及他们在实际斗争中接受革命思想和血与火的洗礼,逐渐觉醒,在生死线上同渔业资本家的代理人浅川监工等恶势力进行英勇、机智斗争的故事。这场斗争虽以失败而告终,但觉醒了的工人阶级并没有气馁,他们总结失败的教训,重新组织力量,迎接新的战斗。
作品虽然以蟹工船为舞台,但通过船上各阶级代表人物包括作为资本家代理人监工浅川的活动,以及“秩父号”的沉没,川崎船的失踪,帝国军舰的“护航”等情节,有机地把蟹工船同整个日本社会乃至国际社会联系起来,以更加丰富的思想内容,展示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
小林多喜二以“帝国主义—财阀—国际关系—工人”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它明确地揭示了帝国主义机构、帝国主义战争的经济基础,以及无产阶级必须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历史任务,而且将它与日常的生活结合,探求在黑暗的现实中取得解放的可能性。这是《蟹工船》的主题,也是自《蟹工船》以来小林多喜二所一贯追求的主题。
作家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还包含着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作品既描写了渔工的苦难生活和不自觉的状态,也表现了他们觉醒的过程;既热情而真实地表现渔工在前进中的每一个困难,写了渔工斗争的每一次失败,也写了渔工通过多次失败的教训,发现了自觉的解放道路,从而丢掉幻想,再次斗争,预示了斗争胜利的前景。可以说,《蟹工船》以渔工斗争的失败悲剧而告终,但却充满了乐观精神,展现了浪漫的明天,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蟹工船》发表后,引起整个文坛的广泛重视。日本文坛最大的综合性杂志之一的《中央公论》主动向小林多喜二约稿,其他报刊也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给予积极评价,他的文学地位得到了文坛的广泛承认,它给文学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也决定了其后的文学的方向。
1930年小林多喜二加入日本共产党。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对内也加紧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进步文学运动的血腥镇压。1933年2月20日,小林多喜二在街头进行地下联络时,被叛徒出卖,遭特高课警察逮捕。在酷刑拷打下,宁死不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0岁。
可以说,小林多喜二是为反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而牺牲的。在文学上,他与中国人民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部作品问世的翌年,即1930年,中国就出版了中译本,作者为这部译本写序文时,把中国人民看作是“走同一条道路的中国同志”。
数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小林多喜二用鲜血浇灌的友谊之花已在中日两国盛开。今天,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36年前我的拙译《蟹工船》,读者或可以从中吸取不少教益。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