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赫塔-缪勒称获诺贝尔文学奖感到意外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恒宝    时间: 2009-10-9 09:44
标题: 赫塔-缪勒称获诺贝尔文学奖感到意外
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缪勒。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缪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她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按照传统,诺贝尔文学奖当天在位于斯德哥尔摩老城的瑞典文学院会议厅揭晓。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德面对各国记者用瑞典语、英语和德语宣读了评委会的决定。

  恩格隆德还说,缪勒用多元化的语言,通过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环境及后来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感悟,她用凝练和率直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故事。

  缪勒通过她的出版商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对自己获奖感到“非常意外”。

  缪勒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1987年,她与同是作家的丈夫移居西德,现居住在柏林。

  缪勒曾多次获得德国的文学奖项,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随笔等。1982年,米勒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她的其他作品有《河水奔流》《行走界线》《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于1901年,迄今已有102人获奖。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克莱齐奥。
 德国作家赫塔·缪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北京大学德语系老师潘璐表示,继格拉斯之后,德国作家再次得奖,并且还是个冷门作家的消息很突然,这与赫塔·缪勒在创作中关注政治有很大关系。

  赫塔·缪勒是个冷门作家

  潘璐表示,赫塔·缪勒并不是知名作家。尤其是继格拉斯后,又一德国作家获奖,这件事本身就让人感觉突然。

  赫塔·缪勒获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赫塔·缪勒的作品很关注政治体系。这与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她虽然出生在罗马尼亚,但却是个德国后裔,从小就讲德语。会两种语言的赫塔·缪勒毕业后做了翻译,她的才华被国家安全部看上,并且想与她合作做间谍,赫塔·缪勒拒绝了国家安全部的邀请,之后被公司开除。她曾经写过苏联时期的《劳工营》和奇奥塞斯库的《专制统治》等一系列体裁的作品。

  德国作家频得奖靠“跨文化”

  针对德国作家频频得奖这一现象,潘璐认为,一是格拉斯的奖得晚了,他得奖完全是组委会对他一生创作的一个肯定。二是,现在文学有了新的发展———跨文化发展。所谓“跨文化”就是,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学习经历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有不同政治体制下的生活经历。这次得奖的赫塔·缪勒,出生在罗马尼亚,是个德国后裔,之后与丈夫到达西德。

  在德国享极高声誉

  今年56岁的缪勒1953年出生于一个讲德语的罗马尼亚家庭,其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罗马尼亚少数族裔。她的父亲在二战期间曾经在党卫军服役。母亲在二战后被关进劳改营。特殊的家庭背景无疑给她以后的创作带来不小的影响。

  缪勒长期靠在学校、幼儿园当代课老师,或者做家庭教师为生。1987年她离开罗马尼亚,跟随其前任丈夫、一名德国男子移民德国。

  1982年,缪勒在罗马尼亚发表了第一部文学作品——名为《低地》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村庄的艰苦生活,在出版后不久遭到了罗马尼亚当局的审查和删减。1984年,这部短篇小说集的未删减版本在德国得以发行,受到德国读者的热烈追捧。而后,缪勒又以罗马尼亚语写作了《沉重的探戈》一书。

  由于多次在书中对罗马尼亚政府提出批评,并且担心秘密警察的侵扰,缪勒和丈夫于1987年离开罗马尼亚移民到德国并一直居住至今。

  迄今为止,缪勒前后发表22部著作。但据记者了解,在中文版小说引进上,目前有1999年台湾引进的一部小说,译名为《风中绿李》。《译林》杂志2001年第6期上,介绍过《黑色的大轴》。今年,缪勒有一部小说新作在德国风行,直译名为《呼吸秋千》;现已被提名年度德国书业奖,这项代表德语文坛最高水平的年度评奖结果,将在本月13日开幕的法兰克福书展期间揭晓。

  缪勒在德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的作品获奖无数。她擅长描写罗马尼亚裔德国人在苏俄时代的遭遇,她的作品总能从内心出发,并带着较为浓重的政治色彩。缪勒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德语写成,但是包括《护照》、《绿梅树的土地》、《单腿旅行》在内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了英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绿梅树的土地》曾经还获得10万欧元的大奖。她表示,生活在德国,并不能抹去她过去的经历。

  据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德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李昌珂介绍,该小说被德国媒体追捧为缪勒“巅峰之作”。以“那是1945年1月15日的凌晨三点,巡逻队把我带走了。一股寒气向我袭来,当时外面的气温是零下15度……”开篇,追忆了1945年二战后,一个生活在前苏军战俘营的德国年轻人的“恐惧生活”。

  瑞典文学院负责人诺奖结果公布后接受官网视频采访时表示,缪勒新作是一部“黑暗”的小说,但是一部很棒的小说。并称诺奖评奖委员会,对缪勒写作时“少数民族语言运用的独到性”以及“字里行间的道义感”甚为推崇,“她善于用短句,缓缓地铺陈出宏大的历史场景”。据透露,诺奖委员会在获奖结果宣布后马上与她取得了联系。“她很高兴,表示会出席颁奖礼”。

  尽管瑞典文学院方面对缪勒获奖表示“应无可争议”,但从昨晚德文网站第一时间的反应看,多对此结果表示诧异,出现了“怎么可能是她”、“诺奖越来越游戏了”等言论。学者李昌珂分析,“从缪勒的新作看,诺奖的选择,是符合西方口味的。现在德国文学出现了一个潮流。过去,一直表现‘德国是战争苦难的制造者’;现在,则着力于表现德国本身也是‘苦难的承受者’。”但李透露,去年中国学者新近翻译的《德国文学史》中,并未提及缪勒。“这可能与她是罗马尼亚的移民作家有关。”

  版权争夺战即将打响

  赫塔·缪勒的作品多数在欧洲出版发行,相信多数中国读者对赫塔·缪勒的名字还比较陌生,不过,这种局面不会延续太久,因为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全世界范围内都会掀起一轮诺奖得主作品出版潮。

  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获悉赫塔·缪勒获奖之后,其副总编辑吴洪表示,他们肯定要引进她的作品,但由于诺奖的效应,国内必定会有许多出版社抢其版权,看来,一场版权争夺战即将打响。

[ 本帖最后由 刘恒宝 于 2009-10-9 09:47 编辑 ]

www.chinanews.com.cn__090220024c_3.jpg (18.38 KB, 下载次数: 44)

缪勒资料照片

缪勒资料照片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