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中国05年订购伊尔-76 俄至今无法生产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28 10:55
标题: 中国05年订购伊尔-76 俄至今无法生产
中国05年订购伊尔-76 俄至今无法生产

2009-8-28



伊尔-76运输机生产线

    分析指出,军售领域出现磕碰很正常,但不会影响两国军事合作

    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伊塞金日前表示,俄方将对中国是否仿制苏-27战机展开调查。此话立即成为“导火索”,引爆了俄媒体大肆炒作中国“拷贝”俄罗斯武器的热潮。与此同时,伊塞金的副手米赫耶夫也透露,中俄之间有关34架大型运输机及4架空中加油机的合同,现在实际上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中俄军技合作中的磕碰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炒作中国“盗版”苏-27

    8月19日,伊塞金在莫斯科国际航展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了有关中国“仿造”苏-27的说法,并表示将对此展开详细调查。不过他同时也强调,有关中国战机在外形上“拷贝”苏-27是俄方的说法,“这可能是事实……这是非常复杂的技术——‘外形’可能一样,但内部设置完全是另一个样。可能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能查清这是否确实是(苏-27的)复制品。”

    伊塞金的表态非常谨慎,也预留了很大的回旋余地,表明俄方并不肯定中国“复制”苏-27。然而,俄罗斯专家和媒体却“忽略”了这一重要细节,而只是把报道的焦点集中在中国“复制”苏-27上,强调俄专家早就预言中国2013年前有能力实现对苏-27的“完全克隆”,但事实表明,“聪明的中国人”把这一进程大大缩短了。

    俄《新政治》网络杂志、《新闻报》等媒体纷纷报道说,中国已经能够复制苏-27,称俄1995年向中国出售了200架苏-27SK战机的生产许可,允许中国利用俄罗斯战机配件生产J-11歼击机。但到2003年,中国只购买了95套J-11配件,余下的105套则拒绝购买。《新闻报》说,J-11战机的国产化比重正在不断上升。



俄制伊尔78加油机

    两国军技合作有摩擦

    分析人士指出,俄媒体已不止一次地炒作“中国‘克隆’俄罗斯武器”的话题。《一周论据》周刊今年5月14日就曾报道说,中国军工业在过去15年里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现在获得俄罗斯武器后立即尝试进行模仿。

    除了自主研发苏-27的“克隆”产品,如应用国产发动机和雷达系统的J-11B歼击机系列,还试图生产自己的S-300防空系统以及舰载高射导弹发射装备和航空发动机。《观点报》也在4月22日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近年来,中俄全面合作不断加强,但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两国关系中的一些小的波折还是不断出现,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更是磕碰不断。

    8月19日,俄国防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米赫耶夫公开承认,俄向中国出口伊尔-76军用运输机及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合同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虽然该合同早在2005年9月就已签订,但是由于负责组装伊尔-76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厂无力执行俄方转来的合同,俄方不得不推迟交货时间,并试图将合同放在俄境内的乌里扬诺夫斯克飞机制造厂执行。可是,该厂根本无法在2010年做好生产的准备工作。

    三大因素主导俄军火政策

    其实,对于利润丰厚的国外订单,俄罗斯军工企业向来是非常重视的。由于苏联解体后国防订单的缺失,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大额订单,就成为了俄罗斯军工企业主要支柱。那么,中俄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为什么还会时常出现摩擦呢?

    应该说,这其中包括多种因素。首先,由于受历史政治条件及现实经济条件的限制,俄军工体制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在苏联时期,为提高军工企业的保密性和抗打击性,莫斯科推行“举国军工”体制,大型装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苏联各地分散制造。

    这就导致俄方对出口装备的制造缺少控制力,无法如期履行与中国的伊尔-76军用运输机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就是证明。

    其次,俄罗斯部分官员和民众,依然持“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因此在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抱有深深的“戒备”心理。中国的国防需要更为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但俄方却始终有所保留,并在出口武器时对技术进行封锁,有时甚至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敲诈”。

    俄拒绝向中国出口10到12架苏-33舰载歼击机就是一例。俄方暗示,中国必须购买50架以上,否则就必须从零开始研制自己的舰载机。

    第三,国际因素也影响俄武器出口政策。有分析认为,俄之所以宣布要对所谓的“中国‘克隆’苏-27”展开调查,是因为受到印度方面的外交压力。印度是俄最重要的军事技术合作伙伴。而中国与印度的“死敌”巴基斯坦关系密切,印度担心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战机对其造成威胁。

    相关链接 / LINK

    军技合作摩擦不影响中俄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军事技术合作复杂而敏感,涉及的层面也非常广泛,所以出现一些磕碰在所难免。但就总体发展方向而言,这些问题不会影响两国日益深化的军事领域合作。

    中俄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都持相同立场。此外,两国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维护地区安全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共同利益。

    不久前,中俄两国成功举行了“和平使命-2009”联合演习,中俄都对演习的意义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罗夫大将强调,俄方希望两国合作交流领域能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