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日本逐渐适应中国崛起 不想做旁观者 [打印本页]

作者: maria0203    时间: 2009-8-3 22:53
标题: 日本逐渐适应中国崛起 不想做旁观者
2009年08月03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刊出署名文章说,日本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给予极大关注,但与以往不同,此次没有表现出对中美接近的过度担心,表现较为冷静。经过10年前开始的焦虑期,日本开始客观看待中国的崛起和中美关系的实质。日本舆论认为,日本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要积极努力将中美战略对话推向成为对于亚太地区和平有贡献的机制。与中美进一步加强互信,朝着构筑日美中三边协调体制努力。

  文章摘录如下:

  为期两天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落幕了,美方由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带队,中方由王岐山副总理和国务委员戴秉国为首,双方重要的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出席,仅中方代表团出席人数就有150多人,规模空前。

  此次对话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尤其是美国经济衰退,而中国的作用备受瞩目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今年年初,卡特总统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英国的《金融时报》撰文《G2可以改变世界》提出了“两国集团”(G2,即中国和美国)来治理世界的主张,一时间引起了全球性的瞩目和激烈议论。

  4月,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峰会上决定将开始于2006年的中美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提升为战略与经济对话,议题涵盖了从安全,经济到全球问题各个领域。

  中美将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机制?中美共治真的开始了吗?这些问题很自然的为世界所关注,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盟国,一直以来对中美关系十分敏感,日本对于此次对话的反应将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政策和与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

  日本逐渐适应中国崛起的事实

  日本《读卖新闻》在7月30日报道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配发的一张照片颇耐人寻味,中方代表团团长王岐山副总理右手高举奥巴马总统赠送的篮球笑对世界媒体,希拉里国务卿和盖特纳财政部长在一旁微笑。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70年代初中美开启对话的“乒乓外交”和毛泽东所说的那句“小球推动大球(指地球)”的名言。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这次登场的是篮球很有象征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发展的宽度和深度,说明双边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日本方面对此次的中美对话给予极大的关注,各主要媒体都用好几个版面报道对话的详情,而且发表了社论。但是与以往不同,此次日本并没有表现出对于中美接近的过度担心,表现较为冷静。比如说《每日新闻》的社论表明了对中美框架对世界和平的贡献的期待。这与历史上中美接近时候日本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别。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没有和日本事前商量的情况下就开始与中国接近,被日本称为“尼克松冲击”(Nixon Shock),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中美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9天却没有在日本停留,这给日本造成了又一次“冲击”,《朝日新闻》著名记者船桥洋一在美国的《外交季刊》上撰文明确表达了日本的不安,他说日本有一种被美国玩弄和抛弃的感觉。他还特别介意这两次互访中的日程,比如中国主席第一站就去了珍珠港,克林顿则相应的去了南京。

  这似乎隐藏着日本人担心中美两国会携手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发难。日本前外务次官在今年出版新书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日本内心深处有一种“可能为美国抛弃的恐惧”。那么这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首先,日本逐渐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认识到中美接近对于日本来说不是“零和游戏”的判断。如果说十年前日本对中美接近反应异常强烈,主要是因为日本非常不适应一个崛起的中国的话,那么这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潮流和事实,日本经过这段时间的痛苦心态调整开始直面现实。

  一次反映出实力变化的会议 

  《每日新闻》的社论指出,这次对话是一次反映出实力变化的会议,以前的对话基本模式是美国向中国提出各种要求,而此次对话则变成了中国对于美国的经济运行方式提出要求,美国向中国寻求理解。

  《朝日新闻》发表了以《美中战略对话:注目历史性的转变》为题的社论,指出美国的姿态很不寻常,奥巴马总统在致辞中明确提出了“美中关系创造21世纪”的观点。

  《读卖新闻》在题为《新的G2时代走向何方》的社论中指出,此次对话表明了美中两国不仅在世界经济,而且在国际安全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的决心。与此同时,各大媒体都承认今后的世界没有美中的合作,全球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美对话意义重大。

  第二,日本开始较客观的认识中美关系,即中美之间是合作与对立并存,日本没有必要过度担忧。

  在承认此次会议的成果以后,日本方面指出了此次对话在实质性问题上并没有明显的成果。《读卖新闻》报道列举了双方在朝鲜核问题,在人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上都没有具体的决定,同时认为虽然新的G2体制备受瞩目,但是仅靠中美两国的意志就能左右世界的运转也并非如此,而且现在也已经不是这样的时代了。《日本经济新闻》的社论题为《美中虽然演出了G2剧……》,指出虽然美中的战略对话给人以G2的框架已经启动的印象,但是能不能有具体的成果还是未知数。

  经过10年前开始的焦虑期,日本开始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崛起和中美关系的实质。中国的国内问题不少,中国的崛起也是中国不断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美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美关系将长期处于一个对立和协调并存的过程,日本没有理由过度担心。

  大选能否产生中美日三边框架

  日本意识到目前的问题与其担心中美之间的接近和日本可能被抛弃,还不如加强自己的实力和魅力更为重要,一味的担心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对于日本来讲,最重要的可能是以下两点。

  第一,在内政方面,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尽快建立一个较为安定的内阁。日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除去小泉纯一郎内阁任期较长(5年多)以外,其他均任期很短,仅20世纪90年代首相换了7人,进入新世纪到现在如果此次麻生太郎落选的的话也是7个首相,十年内首相易人7次,日本的政坛可谓是“樱花内阁”,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中长期的外交战略也就不难理解。

  同时,从外国政府来看,与其和一个前途未卜的政府交往,还不如等等看看,这就造成了日本外交既缺乏战略,有没有实质成果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此次日本大选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发挥外交能动性,努力建立中美日三边机制。

  《每日新闻》社论就指出,日本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日本要积极努力将中美战略对话推向成为对于亚太地区和平有贡献的机制。日本要与美国和中国进一步加强互信,朝着构筑日美中三边协调体制进行外交努力。

  从安倍提出“主张外交”,以及外务省高官不断提出的“能动外交”,都反映出日本希望摆脱战后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情况,日本前外务次官在演讲中就明确提出,美国单极世界的历史已经结束了,日本外交必须要有能动性。中美日三边框架对于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十分重要,根据日本大选后的情况,如何将日本也纳入到中美对话中是值得考虑的课题。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